拜神祈福时为什么说“心诚则灵”?又如何做到“心诚则灵”呢?
启清阁
启清阁,专注道学修研。
启清阁,志在弘扬正道、正法、正信。
颜清道人愿通过所学所修助更多人启悟道法智慧。
现民间各类法脉流传很广,但正统道法传承甚少,希望有助于大家解惑指迷~
道长微信:dao2628
常在道教宫观庙宇礼神祈福的小伙伴应该都听过这四个字——“心诚则灵”,那么拜神祈福为什么说“心诚则灵”,又如何“心诚则灵”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看。
“心诚则灵”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
道教也提倡“心诚则灵”,并且从教义出发,将其纳入“天人感应”的范畴。
所谓“天人感应”,指的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天意与人意相互感应。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福祸,人也能感应上天。道教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天人合一
天地与人体相应
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把天地当作一大宇宙,而人身则是一小宇宙,所谓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人中有天地。其中包含着天地人同源同构、互感互应、相互关联,共成一体的天人观。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

正如《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天地之间人为贵,然囿于形而莫知其所以贵也。头圆象天,足方象地,目象日月,毛发肉骨象山林土石。呼为风,呵为露,喜而景星庆云,怒而震霆迅雷,血液流润而江河淮海,至于四肢之四时,五脏之五行,六腑之六律,若是者,吾身天地同流也。”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曰:“夫人禀天地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精气骨髓,筋脉外合,四肢九窍,皮毛爪齿,咽喉唇舌,胎门胞囊,以此总而成躯。”
人和天地是“互感互应、共为一体”的。人想不容易“生病”,须依“天地、四时、节令”的规律,做到“顺应自然、效法天地,积功累德、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总之,人“法天象地”,为天地之缩影,而天地,也可看作人身之放大,所谓“天法象我,我法象天”。

“身中之神”
神仙与世人相通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仙界”,人身是“神的居所”,而且“身中之神”与“宇宙四方之神”相对应。
天地有神明主宰,人身中各部位也皆有神“居住职掌”。即所谓“泥丸百节皆有神“、 “凡人身中亦有三宫六府,一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干神”。


比如舌神叫太微小童,名字是干景精, 字是会元子,“常守兆舌本之下、死气之门,口吐赤云,绕兆一身,化生血液,上凝泥丸,泥丸坚明,百神方位”,镇守在舌体下面的门户,从他口里吐出来红色的神气是化生血液的重要步骤,而后血液方能供养泥丸宫(大脑),身体内的众多身神才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大洞真经》还记载说舌神是天蓬元帅的化身,化身“太微小童”时主要镇守口舌,变身为天蓬时就驻守泥丸(大脑)。又如左目童子名叫飞灵,字阳光,乃太阳星君;右目童子名叫晨阴,字阴精,乃月亮星君。

两目由太阳、月亮星君镇守,太阳月亮是自然界最纯净的光,左耳之神是九元之真,名拘制,字三阳;右耳之神是皇一之魂,名上归,字帝子。左右耳神还各自左右配一将,加起来是六位神将镇守两耳。
鼻神是三素老君,名牢张上,字神生道,又以三素老君为主还配了四位神将,即正一左仙仲成子、正一右仙曲文子及两位星官共同镇守“鼻下人中死气之门”。

这些神灵被称为“身神”,它们不仅主管所镇守的脏腑、关窍,而且还监察人的善恶,即“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宫;人身行善,则庆其仙品”,九天之上主宰或掌管世间万事万物的神灵们会听取“身神”的汇报,从而决定人生的“休咎祸福”。

“举头三尺有神明”
人的言行受到上天神灵的审查
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中说:“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
“又有三尸神,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通过经文我们可以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神是“三台北斗神君”,除此之外还有“三尸神”和“灶神”在我们身边,“三台北斗神君”其实是三位神,他们的神名是“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和下台曲生司禄星君”。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有云:三台星天之陛官,旦为龙,昼为蛇,暮为鱼。三神者,三台之灵也。我们俗话中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三台北斗神君,凡人善恶之事皆在神君眼中,一一记录。
和三台北斗神君一样三尸神也是三位,三尸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蹻"。按照《抱朴子》的说法三尸神非是神灵,为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三尸神渴望人死,故每逢庚申日的就会去天庭打报告说你犯了什么过错。
月晦之日就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在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灶神就会上天阐述一家功过,每逢年腊月二十三晚,灶王爷就上天汇报家中一年功过。

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神清静便能身心安息,当然就可“万祸不生”
“心诚则灵”关键是“心”、“诚”两点。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虔心诚意便产生“灵验”;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便“灵验”,这就是“心诚则灵”。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