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清道长谈:惊蛰节气养生攻略丨内附最全开运指南!
启清阁
启清阁,专注道学修研。
志在弘扬正道、正法、正信。
颜清道人愿通过所学所修助更多人启悟道法智慧。
现民间各类法脉流传很广,但正统道法传承甚少,希望有助于大家解惑指迷~
颜清道长:dao2628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时间‖3月5日10:22:31
春雷响,万物长。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





惊蛰之后,候虫苏醒。《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惊蛰日南方多有打小人的习俗,特别是香港打小人成了一道文化风景了,农历二月建卯为惊蛰节,当日阴气日盛,天地阴阳之气相冲动,小人如地下的虫子一般破土而出,此节也为白虎开口日,即拜虎爷求财日,所以打小人是由此由来。
打小人时用鞋子大力拍打纸扎小人,以免牛鬼蛇神坐大,搞风搞雨,宜化解凶煞。
过去人们祭过白虎,打过小人后,还要撒芝麻、绿豆和茶叶,表示把四方小人驱走。
找一张纸,裁剪成小人的模样,当然上面也可以写上小人的名字,然后用鞋子拼命打,把小人打到远远,贵人时时在身边。
特别提醒:
你眼里所谓的小人,可能在对方眼里你也是小人,自己做人要光明磊落,小人自然消退,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你可以在纸人写上“小人”两个字,但不要写具体的人名,不然定会有损自己福报。
打小人的时候口中宜念念有词:
1、打你个死人头;
2、打歪你的小人嘴;
3、打到你没鞋光脚走,从北方来就南方跑;
《菜根谭》:“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蛰伏”不是半途而废,而是水滴石穿;“蛰伏”不是贪图安逸,而是磨砺自强;“蛰伏”是为了将来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物蠢蠢欲动。在这草木勃发的节气,在眼前这样的大好时光里,在身边这个写满奋斗的日子,我们画出心中的美妙画卷,重拾青春年少的心,把自己的人生路大步走下去,直到理想的彼岸,心中的天堂!
人生的惊蛰,是这样的时刻:回眸红尘世事的繁华落尽,品味无法捕捉的楚楚动人,陪伴至美至深的简静无言,邂逅一份真实的优雅美丽,诠释一种心动的春暖花开!

健康是人们的第一要素。要是没有健康的身体,别的什么财富、事业等等都是零。进入惊蛰,万物复苏,包括有害的病菌。
微生物同样也开始活动,我们要防止有害病菌的侵袭,首先要增加我们的免疫能力,最好能够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当的进行一些饮食、药物的养生。
古人还有“春捂秋冻”之说,就是说进入春天,天气渐渐转暖,减衣服要慢一些,千万不要感到天一热,马上把厚衣服脱掉,这样非常容易感冒或感染流行疾病。
特别是老年朋友们,面对忽冷忽热的天气,多穿点衣服,热点不怕,我们的祖先已经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养生经验,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健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日的暖阳普照,朋友们,行动起来吧,用积极阳光的心态、缜密有序的行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蓬勃向上!

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头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鼽(音qiú,鼻子堵塞不通)衄(音nǜ,鼻孔出血)、喉痹(音bì,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疼痛或麻木的病)、面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悉治。

惊蛰是继立春、雨水之后天气继续变暖的节点。
在天,则表现于气候变暖,雷火始见;在地,则表现于大部分的植物都开始抽绿,昆虫都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在人,则表现于阳气由冬天的蛰伏于肾水之中封藏状态变为肝木之阳气升发状态。
道医学认为,春天人体肝阳之气上升,养生应顺应阳气升发,应特别注重养护肝脏。
惊蛰时节人体阳气虽然已经开始转盛但还没有达到巅峰状态,外界的寒气也还未完全退去,所以此时的“春捂”也相当重要。在疾病预防方面要注意抵御外寒。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春天的三个月,万物复苏,应当早卧早起,悠然地缓步行走,减少杀伐,多付出——“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勿生气、发怒,以应春天生发之气。
由此可以看出,惊蛰时节养生应该是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活动,切忌过度劳累。

惊蛰各种小虫子也醒了,起居上要注意防过敏。

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

晒后背30分钟。可在中午下午时段,背对太阳晒后背及命门穴,如果衣服较厚可将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门,同时做深呼吸,让阳气从口鼻和命门进入人体。
看看远处一棵绿色的树,是保护视力很好的方法。大脑皮质和眼睛的视网膜组织比较适应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适中的绿色,远眺又缓解眼睛的疲劳状态。既要有眼睛上的远眺,也要有心理上的远眺。
学习或工作之后,倚在窗口看看远处一棵绿色的树,5~10分钟。紧张的神经顿时放松,眼睛的疲劳也会很快就消失了。忽略掉过去的烦心事,朝向着未来的目标吧。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也就是气候刚转暖的时候,注意保暖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侵扰。

春天是一年之始,年初身体没有调养好,到了中午、年尾就会生病。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味甘,以养脾气。”春天对应的是肝,肝气旺会伤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饮食调养既要根据节气变化,考虑每个人的体质,又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适当多吃温补阳气、抑肝养脾的食物。
01、吃梨:因此,惊蛰时节要注意多吃甜、少吃酸来养脾。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者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
在惊蛰气候仍然比较干燥,细菌开始活动繁殖,易使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下,特别适合食用。但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会反伤脾胃。
02、时令瓜果蔬菜:另外,大家还可以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多吃蔬菜,以韭菜、菠菜、荠菜为宜。
惊蛰时节,生机盎然,人体阳气上升,各个器官组织机能想要充分活跃起来,就需要均衡得法的运动。
具体来讲,人们不只是简单地动起来,还应各种运动相结合。比如慢跑、打球,锻炼身体四肢;下棋、打牌,锻炼头脑清醒;听音乐、唱歌,愉悦一下内心。
全身心地动起来,不知不觉间,气血便运行畅达,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健康无恙。
平时按揉三个穴位,以提高身体低于病邪的能力。
01、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可治疗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发烧
02、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调和脾胃、补气养血、清热化湿
03、太冲穴:脚背上大拇指和地2趾间往后约3指宽处,平肝息风、活血通络、明目解热
道医讲“风以百病之长”,惊蛰后虽气温明显回暖,但阴寒未尽,早晚温差大,所以应注意流行疾病的预防。
做好以下三点,谨防生病:
1、多开窗通风;
2、避免急躁、易怒情绪,保持心平气和,养肝护肝最关键;
3、早睡早起,避免高血压、中风、心梗等疾病。
枸杞入肝经,能补血,入肾经,能滋阴,是平补阴阳的好东西。30岁以下的人,多少岁就吃多少粒,年龄大的每次吃三四十粒即可。年轻人火力壮,最好用水煮,可让枸杞药性有沉降之力,能补到肝肾里,既补得踏实又不会上火。
吃枸杞要把水和枸杞果都吃了才好。眼睛干涩、疲劳精力不济时可以吃一段时间。春天其实不需要特别补什么,脾胃和畅、气血流通就是最合适的补。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命理、超度、补财库、还阴债、解童子、婚煞、感情和合、文昌学业、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dao2628

-END-

《答疑解惑》
弘中华传统之文化
传国学经典之学问
结九州善者之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