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清道长:都说人各有命,该怎样理解“命”这个词?

国学分享 国学网 2024-04-07 14:05 163 0

启清阁

启清阁,专注道学修研。

志在弘扬正道、正法、正信。

颜清道人愿通过所学所修助更多人启悟道法智慧。

现民间各类法脉流传很广,但正统道法传承甚少,希望有助于大家解惑指迷~

颜清道长:dao2628


熟话说:“人各有命,富贵在天。”到底怎么理解“命”这个词呢……


谈到命,除了生命之外,首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命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似乎主宰着一个人的人生起伏,富贵寿夭。


古人对命运的问题研究的很早,早在春秋时期就萌芽,并在唐代从《易经》这个大体系中,逐步发展出“禄命学”这个分支,当时的代表为“李中虚”这位大命理家。


“禄命学”这个分支继续推演,在宋代发展出“子平法”,也就是近代俗称的“四柱法”,或“批八字法”,代表人物为“徐子平”。


禄命学从产生并且绵延发展到现代,已经有千年之久。


古人能发展出禄命学,足见对“命”这个问题做了很深入的探索。就这个问题,古人也有很多观点,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看待“命”这个问题的。


东汉的大家王充,在著述中有云:“宋、卫、陈、郑同日并灾。四国之民,必有禄盛未当衰之人,然而俱灾,国祸陵之也。故国命胜人命,寿命胜禄命。”


这段话是说,国命的范畴,是覆盖人命的范畴的,也就是一个人的兴衰荣辱,与一国的国命息息相关,国命主宰个人的命。这就是著名的“国命胜于人命”说。

之后,唐代李中虚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出五行之外者,生死在乎我;具清浊之内者,存亡从数矣。”


这里提到出“五行之外,生死在我”,如何出五行之外呢?故李先生又云:“凡修德养性,炼假守真,灵台内静,反复还元,神游六合之外,必造五行之先,则欲生欲死,欲隐欲显,皆由乎我,是谓神仙真人矣。岂由天地鬼神时数所拘者?此欲人自修,不可专滞于命。”


可见,李虚中先生对命有自己的观点,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摆脱命的束缚的,并以修道的方式提供了方法论。


命之所以被大家长期论述,是因为可以提前模拟预测。既然能预测,就是可以实证很多事情了。


但预测理论,也会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命的看法,这个观点,在宋代赵溍《养疴漫笔》中,有一段精辟形象的论述:


临安中瓦在御街上,士大夫必游之地,天下术士皆聚焉。凡挟术者,易得厚获。而近来数十年间,向之行术者,多不验;惟后进者,术皆奇中。有老于谈命者,下问后进:“汝今之术,即我向之术。何汝验,我若何不验?”后进者云:“向年士大夫之命,占得禄贵生旺,皆是贵人。今日士大夫之命,多带刑杀冲击,方是贵人。汝不见今日为监司、郡守、阃帅者,日以杀人为事邪。”


这段话是说,南宋都城临安有个数术人士聚集的街道。士大夫门总来此游玩。有数术技术的人,都喜欢来这里赚钱,因为容易获利多些。可近来数十年间,老司机替士大夫算命变得常常不准了,年轻的新手却算得奇准。于是,有个老司机放下架子去请教新晋之秀的年轻人,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结果对方回答:以前士大夫命中有官贵就是好命,但现在是世道变了,命中有刑杀的人,反倒得富贵。君不见,当今的监司、郡守等高管,都是杀人为生的人吗。


由此可见,命的好坏,也是随时代变迁,有所变化的,太平盛世的观察角度,跟乱世的观察角度是明显不同甚至相反的。


唐吕才曰:“长平坑卒,要非并犯三刑;南阳近亲,何必皆当六合。”此言个人的命,还是要被更大范畴的外界因素影响着。否则长平坑儒,不可能这些人都是倒霉命。


对于个人命与外界因素的关系及影响,明代著名大家,《三命通会》的作者万民英有如下精论:


人有一人之命,有一家之命,有三军之命,有一国之命,有天下之命。一人之命悬于造化,今所论星命是也。一家之命悬于家长,如家长当贵而妻子享用,家长贫贱而妻子饿寒是也。三军之命悬于将帅,入劫带易而燕君败,光弼易而唐卒胜是也。一国之命悬于诸侯,如楚王好剑客四方多刃死,黄霸治頴川,一郡稷休息是也。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如尧舜在上比屋可封,桀纣在上比屋可诛是也。


可见,个人之命,在更大范畴的考量中,是受其大范畴的因素影响的。

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即是此理。


由此可知,今日坊间之言命者,皆为言一人之命范畴。 ‍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命理、超度、补财库、还阴债、解童子、婚煞、感情和合、文昌学业、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dao2628

-END-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