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清阁,专注道学修研。
志在弘扬正道、正法、正信。
颜清道人愿通过所学所修助更多人启悟道法智慧。
现民间各类法脉流传很广,但正统道法传承甚少,希望有助于大家解惑指迷~
颜清道长:dao2628
经常听人家说“积阴德”,究竟为何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何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而没有刻意告诉别人,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
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训》解说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有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会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
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
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为什么说'积阴德'是不求回报的善行?
"积阴德"是指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善行,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真正为了他人,不求回报,他人不知道是自己做的,而自己做了也和没做一样,并不放在心上,这样的阴德积累多了,孩子必然会有大福报。阴德之光,便是这种道德行为所散发出的正能量,它虽无形,但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积阴德的核心在于“阴”,在古代汉语中,“阴”往往代表隐秘、不显眼的事物,这里的“阴德”就是指那些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好事。人们相信,即使这些善举未被他人看见,但宇宙间有一种公正的力量会记录下来,并在未来某时某刻给予回报。
积阴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改造和提升。每一次行善,都是对自私、贪婪等负面情绪的克服,是对自己品性的磨砺。通过不断积累善行,人的内心世界得以净化,人格得到升华,从而影响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塑造他的人生轨迹。

"积阴德"行为
"积阴德"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暗中行善,不为人知,而天地鬼神所知,因而得以福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行为,它们被认为是积阴德的体现:
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在他人遭遇困难时伸出援手,如明朝富商沈万三在江南大旱时开仓放粮,修建水井,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敬老爱幼,尊师重道:尊敬长辈、关爱晚辈,尊重师长、关爱弱小,如历史上的黄香少年对父亲的孝顺行为。
诚信为本,言出必行:在商业和社交中保持诚信,如清朝商人胡雪岩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不杀生,不伤害虐待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不食用动物肉,并在看到动物受伤时尽力救助。
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等。
保护环境: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如垃圾分类、减少污染等。
慈心乐善: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不计较个人得失。
自我反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错误,提升个人道德水平。
现民间各类法脉流传很广,但正统道法传承甚少,颜清道人愿通过所学所修助更多人启悟道法智慧。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命理、超度、补财库、还阴债、解童子、婚煞、感情和合、文昌学业、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dao2628